Engineering in Practice

Events and Activities

內地交流系列:東江流域東深供水考察

Date, time & venue 
2012-03-03;2 days of 3 - 4 March 2012;上午八時三十分深圳羅湖集合

 

節目重點

是次考察東江流域供港輸水系统 : 包括供水源頭新豐江水庫至深圳水庫。

第一天 : 會員早上在深圳集合後,齊住東莞由接待單位陪同前住河源市。先往新豐江水庫參觀發電廠及大壩景區﹔繼而前往城南汚水處理廠考察。晚上入住東莞橋頭三正半山酒店。

第二天 : 早餐後前往東莞橋頭鎮太園泵站參觀,然後前往石山明槽、金湖泵站、東深供水展覽館、午餐後下午前往深圳水庫生物硝化工程、深圳水庫大壩及監控中心參觀。參觀完畢返回深圳羅湖散隊。

 

住宿安排

是次考察、團員二天共三度正餐及酒店由接待單位統一安排。

 

註冊費

註冊費每人HK$500,包正餐、住(二人標間)宿一晚。已繳註册費將不會退回不出席的參加者。報名後,成功接受申請會員將獲個別電郵通知及繳費安排。

 

報名及查詢

是次考察團的參加人數上限為20人,先報先得。團員需自行安排到深圳羅湖集合。如欲報名,請於此網頁底部作網上登記。成功參加者將於二月二十四日前獲個別回覆。如有查詢,請致電98284864或電郵至 hkie.victorlo@gmail.com與盧敬賢工程師聯絡。完成考察行程會員將獲發二天的CPD 活動出席電子版證書。





Report

 

 

申存淼

 

Report 1

 

我們土木分部的內地交流系列,在初春時節又開始行動了!2012年3月3日至4日,在盧敬賢工程師的率領下,我們一行30名團員迎著濛濛春雨,開始了“東江流域東深供水考察”的旅程。

 

3日上午,考察團本次承蒙廣東省水利廰的熱情招待,在呂勝堯副局長的陪同下,赴河源市新豐江水庫參觀考察。這是一座集發電,防洪,蓄水灌溉等功能於一身的大型水利工程。其主壩高124米,長440米,能容納139億立方米蓄水。壩體下游配以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水電站,年發電量可達9.9億千瓦時,是目前廣東省內最大的水電站。我們在河源市水務局的賴壽雄副局長和電站負責人王愛東董事總經理的帶領下,參觀了電站的指揮控制中心,發電機組廠房以及大壩主體結構。團員們對水庫的運營模式做了細緻的瞭解。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夠近距離考察水電站在大型電網的調度管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時也加深了我們對於公共工程“整體管理”這個熱議話題的認識。

 

例如,新豐江水電站一方面要擔負調節省內用電高峰的重任。另一方面,大規模調峰又會影響下游河道安全,並且會造成後續用電低谷時,來水配額緊缺的問題,如何取捨,頗具挑戰。又如,大壩在建成之後,疑誘發了數次地震,水工結構安全成爲全省關注的議題。水電生產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公共安全方面的考量。這一切,不但需要精準的計算與嚴密的部署,更需要自始至終貫徹“整體管理”的精神——從全盤著眼,從細節入手。與電站負責人的交流的過程中,團員們充分學習吸收,也分享了香港本地的經驗,雙方從中獲益良多。

 

當天下午考察團參觀了河源城南污水處理厰。該厰占地8萬平方米,設計能力為日處理5萬噸生活污水。工程分前後兩期。第一期是珠三角較爲常見的A2/O(厭氧-厭氧-好氧)工藝。而第二期用人工濕地將出水再處理,達到國標地表III類水排放標準。這種生態環保的污水處理方法在嶺南地區尚屬首例,也讓我們的團員們新奇不已。

 

 

 

Report 2

 

繼上一期的報道,本期繼續為您介紹土木分部在盧敬賢工程師的率領下,于2012年3月4日的東江流域考察。

 

承蒙廣東省水利廰的熱情招待,在呂勝堯副局長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東深供水系統沿綫的工程設施。該工程於1965年正式啓用,從東江水取水,通過一條經過整治的自然河道,將水輸送至香港,以解決香港淡水奇缺的燃眉之急。竣工之後的四十餘年裏,經過了三次擴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經過改造的東深供水工程,是一條全長83公里的封閉管道,自東莞橋頭鎮東江取水口開始,經過太園,旗嶺,金湖,雁田四個大型泵站,將東江水注入深圳水庫,再調入香港。工程採用隧道、涵管、渡槽等多各形式,保障採自東江的源水在輸水過程中不受污染。改造工程於2000年8月開始動工,2003年1月竣工,總投資超過49億元。

 

考察團4日上午參觀了東莞太原泵站,石山明槽和金湖泵站及其展覽館。團員們飽覽了工程主要的水工建築物及水力設備,在展覽館的參觀更是讓團員們對工程的歷史,現狀,以及獨到之處有了全方位的認知。在參觀中,接待的工程師特別提到了他們的技術創新——大口徑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地下輸水管道,以及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薄壁渡槽,這在國内的工程中尚屬首例。工程師們大膽想象,謹慎施工,為驗證技術的可靠性,在現場附近建立了數個等比例試驗模型。後來的事實證明,這項創新非常成功,採用了預應力技術,大大削薄了混凝土管綫的壁厚,渡槽壁的最薄位僅300mm,節省了渡槽承托結構的建設費用。

 

相比國内工程界,香港近年來在創新方面稍顯遜色。新技術的應用阻力巨大,就算是國際上已經相當成熟的產品,想在香港施用仍然要面對重重考驗。這樣的體系固然確保了工程的質量及可靠性,但卻使得創新領域的進展太過緩慢。團員們圍繞這個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思索與探討。

 

當天下午團員們參觀了深圳水庫生物硝化站,以及東深供水工程總指揮部。在總指揮部的考察使得團員們對於這項工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Photos of the Event

 

Please visit photo album 20120303 東江流域東深供水考察

Registration
* Please fill out this form completely